“網絡暴力”現身于中文互聯網,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,某網絡論壇人肉搜索一女性網友,不僅在中文網絡掀起軒然大波,歐美媒體也對此進行了關注。18年過去,“網絡暴力”如同幽靈一般,仍然在互聯網游蕩,每一次網暴的產生,都如颶風一樣,參與者沉迷于自己制造的破壞性景觀,受害者的權利受到極端沖擊,遲遲難以重建安全感。
關于網暴的最新事件,被卷入網暴旋風中心地帶的人物,名字叫賈可,來自公開信息顯示,他是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,網暴產生的源頭,恰恰來自他主持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他長篇發(fā)言中的一些觀點,比如他談及中國汽車內卷的六種怪現象,三個層面的災難性表現等,以言論的層面看,這些觀點并無不妥,且多數是業(yè)界共識,他的發(fā)言,也并非總結陳詞,一錘定音,而是一種商榷與建議,由此被卷入網暴核心,匪夷所思。
網暴為何綿延不絕,學者戴錦華給出的解釋是:大眾文化的裂解以及分眾文化的登場,信息繭房的強化,烏托邦想象的消逝,以及一些客觀存在的社會現實等,共同導致了生活中無處釋放的戾氣在互聯網上找到了出口。這意味著,網暴的驅動力,很多時候并非因為不贊同某一觀點,而只是靈敏地覺察到了一個安全的情緒發(fā)泄出口,抑或是成為行業(yè)競爭對象的火藥,被統一集中地“發(fā)射”。
“網暴賈可”事件,從最基本的邏輯層面,就可以分析出當事人并無成為破圈話題人物的主觀意愿,賈可也無通過發(fā)言與觀點實現某種攻擊性的原始動機,首先:作為論壇的主辦方,以及主要發(fā)言人之一,在目前的產業(yè)語境、互聯網語境乃至傳播語境下,安全仍然是首選動作,沒有誰愿意在自己操辦的活動上,產生大的災難性的輿論事件;其次:無論是領導者、從業(yè)者、觀察者,對行業(yè)發(fā)展都有建言、評價、監(jiān)督的權利,這一權利指向,只要是向上向好的,都值得鼓勵與保護;再者:退一步來講,即便一些說法,讓個別利益方感覺到受傷,那么最好的方式,是通過行業(yè)協會甚至法律手段來維護權利,而非動用網暴手段來進行圍剿——當網暴事實已經形成時,受害者其實已經客觀上被證實了無辜,網暴屬于法律缺席下的有罪推定,這對受害人顯然是不公平的。
“網暴賈可”事件,是一次對專業(yè)的蔑視,是一次對客觀言論的絞殺,也是一次對求真務實態(tài)度的傷害,因為,從賈可提出的六卷:卷成本、卷技術、卷資金、卷用戶、卷關系、卷輿論,以及“產品、服務、生態(tài)”行業(yè)三個層面的災難性表現,無論從哪一點切入,都能對應到真實的行業(yè)觀感和消費者體驗,基于行業(yè)的長遠發(fā)展和消費者利益的長期保護,敢于總結并提出問題,是具有建設性的,但在很多時候,建設性的建議,往往會被曲解和誤讀,而由曲解和誤讀衍生的網絡暴力,必會把焦點帶往偏處。對個體的網暴,無法解決行業(yè)面臨的問題,只會讓更多人選擇沉默。
寬容的自由主義態(tài)度,是如今世界主流的觀念意識,在此背景下,對批評者持以平等的對視,進行公開透明的意見交換,對建言者給予鼓勵與認可,這是正常社會和正常輿論環(huán)境該做的事情。人們萬萬不會想到,網暴已經從社會的角落延伸到娛樂圈,繼而又燃燒到專業(yè)性更強的汽車領。,網暴是一場“火焰戰(zhàn)爭”,所到之處寸草不生,熄滅這場“火焰戰(zhàn)爭”,需要兩高和公安部聯合發(fā)布的《關于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》,也需要每一位網民都能夠保持清醒與理智,能明辨是非,不主動掀起網暴,也不被動參與網暴。
“網暴賈可”事件,這一發(fā)生于汽車行業(yè)的輿論暴力現象,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人們對網暴的認知。網暴的火焰正在無孔不入地進入到更多領域,失控的情緒,不該如此無目的的四處蔓延,對于自身安全感的守護,不應建立在傷害別人的基礎上。目前,賈可已經發(fā)布了一份《法律聲明》,用法律捍衛(wèi)自身權益,這是他唯一能做也唯一可做的事情。對法律缺席情況下的有罪推定,拿起法律武器進行有力反擊,是阻止網暴肆意妄為的最佳辦法。(文/韓浩月)
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特別提醒:如內容、圖片、視頻出現侵權問題,請發(fā)送郵箱:tousu_ts@sina.com。
風險提示: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,不構成投資建議,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。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、圖片、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網,僅供參考使用,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/news/63364.shtml
Copyright ? 2013-2023 數字化報(數字化報商業(yè)報告)
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,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,提供商業(yè)信息服務
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(杭州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