瀕臨“1元退市”的公司忙于護盤
監(jiān)管重點關注“忽悠式”增持回購
◎孫小程
注冊制度的本質是將選擇權交給市場。隨著全面注冊制度改革的深入,資本市場的新陳代謝功能越來越明顯。從退市維度來看,市場導向的手正在準確有序地清理價值損失的“殼牌公司”。到目前為止,由于連續(xù)20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低于1元,今年有10多只股票觸及并鎖定了“面值退市”。
許多處于退市邊緣的公司已經拋出了回購和增持計劃,以將股價提高到1元以上。然而,這些公司大多管理不善,業(yè)績不佳,甚至面臨多重風險?!芭R時抱佛腳”的行為也迅速引起了監(jiān)管機構的關注,質疑他們是否具備履行合同的能力,是否存在“欺騙”增持。
國豪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江東在證監(jiān)會系統(tǒng)工作多年,表示,上市公司發(fā)布增持回購計劃,但未實際履行,可能構成虛假承諾。投資者應注意,接近面值退市的公司投資風險很高,不要著火。
ST家族密集護盤
“是否有增持所需的貨幣資金實力和資金來源?”“是否存在因資金實力不足而無法完成增持計劃的風險?”6月1日,深圳證券交易所對ST中嘉的一封關注信戳破了許多瀕臨“1元退市”的公司的“痛處”。
回顧過去,ST中佳在5月29日晚宣布,鑒于公司股價近期大幅下跌,公司控股股東孝昌鷹谷投資中心(以下簡稱“鷹谷”)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博盛優(yōu)勢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博盛優(yōu)勢”)計劃增持公司股份。擬增持股份不少于3000萬元,不超過5000萬元。
記者注意到,鷹溪谷持有ST中嘉2.08億股,占公司總股本的22.18%;博盛優(yōu)勢持有ST中嘉209.8萬股,占公司總股本的0.22%。規(guī)定的增持價格不高于3元/股,遠高于ST中嘉近期“1”開頭的股價。
Choice數據顯示,增持公告發(fā)布后,ST中嘉于5月31日開盤漲停。5月25日至29日,ST中嘉連續(xù)三天跌停,5月29日收到1.35元,接近1元 “紅線”。
記者注意到,自今年以來,許多公司因觸發(fā)交易強制退市指標而退市,大量股價徘徊在1元左右的公司,為了“保護殼”的目的,發(fā)布了增加持股或回購計劃。如*ST海投5月31日晚宣布,公司控股股東海航資本集團及一致行動人海航投資控股計劃在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不低于2000萬元,增持價格不低于0.95元/股。公告發(fā)布后,*ST海投于6月1日開盤漲停,此前公司收盤價已連續(xù)11個交易日低于1元。
ST世茂于5月30日晚宣布,鑒于公司目前的股票收盤價低于上一期每股凈資產,股票收盤價連續(xù)20個交易日下跌30%以上,控股股東豐盈國際或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在3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,計劃增持金額不低于1億元,不超過2億元,增持價格不高于1.30元/股。 5月30日,ST世茂收盤價為1.01元。
監(jiān)管機構詢問資金來源
總的來說,接近“1元退市”的公司基本面通常已經嚴重惡化,其是否具備增持和回購能力已成為監(jiān)管機構關注的焦點。
5月22日晚,金科股份宣布,鑒于近期公司股價大幅下跌,嚴重偏離公司基本面,控股股東金科控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增持公司股份,基于對公司基本面和管理層的信心,擬增持金額不低于5000萬元,不超過1億元,增持價格不高于1.5元/股。5月24日晚,金科股份再次宣布,18名董事、監(jiān)事和核心骨干擬增持公司股份,總增持金額不低于500萬元,不超過1000萬元。
事實上,在增持計劃出臺之前,金科股份的實際控制人黃紅云、金科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多次被迫平倉。在此背景下,深圳證券交易所迅速發(fā)出關注函,要求金科股份結合最近的清算解釋公司的業(yè)績能力,是否存在“欺騙”增加,結合減少、清算是否構成短期交易,如持有股份繼續(xù)清算,是否存在因短期交易而無法實施的風險。
監(jiān)管機構之所以如此關注增持和回購的履約能力,與許多公司的承諾失敗有關。以龐大的*ST為例,公司于4月25日宣布,計劃用不少于2.5億元的自有資金回購員工持股計劃,回購價格不超過1.60元/股。由于*ST巨大之前有兩次“欺騙”回購經驗,上海證券交易所迅速發(fā)出詢價函,要求*ST巨大結合公司過去兩次未能完成股票持有和回購計劃,實施紀律處分,解釋股票回購的真正目的,是否有故意使用回購計劃炒作公司股價,誤導投資者的動機等。
果然,*ST的巨大回復表明,回購仍然是一個“空頭支票”。公司表示,公司業(yè)務活動凈現金流持續(xù)為負,加上未收回大額應收賬款、破產重組到期債務等事項,公司的可持續(xù)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,公司不具備實施回購的條件。目前,*ST已鎖定“1元退市”,并因涉嫌違反信息披露而被調查。
投資者需要警惕投資風險
鑒于“1元退市”的日益正?;S江東表示,目前市場存在一種情況——部分公司股價低于1元,突然上漲,可能操縱市場。投資者應保持謹慎,不能希望“神秘力量”,以避免這種“愚蠢的行為”。
事實上,ST公司利用回購和增持來穩(wěn)定股價的目的可能無法實現。以*ST新海為例,公司于5月4日晚宣布,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亦斌、馬玲芝及其一致行動人張麗濤、蘇州海景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擬增持2500萬至3000萬股股份。
5月31日,*ST新海宣布,增持主體共增持公司股份2662萬股,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.94%。但6月1日,*ST新海收報告0.97元,收盤價連續(xù)14個交易日低于1元。
股價表現不佳,*ST新海立即推出了更強的增持計劃。6月1日晚,*ST新海再次宣布,公司實際控制人張亦斌、馬玲芝及其一致行動人張麗濤、蘇州海景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增持6500萬至7000萬股股份。
中國市場協(xié)會金融學術委員會成員傅立春認為,在“1元退市”的邊緣增持和回購是公司避免退市的重要工具。上市公司有權使用這些工具,只要它們符合相應的規(guī)則和規(guī)范。但另一方面,即使上市公司通過這些方法避免暫時退市,如果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場表現沒有根本改變,退市的結果仍然是不可避免的。
傅立春表示,資本市場生態(tài)正朝著更加法治化、市場化的方向發(fā)展,相關機制建設穩(wěn)步推進,監(jiān)管更加嚴格。退市機制是注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資本市場入口端的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,出口端有進一步優(yōu)化的空間。
未經數字化報網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特別提醒:如內容、圖片、視頻出現侵權問題,請發(fā)送郵箱:tousu_ts@sina.com。
風險提示:數字化報網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學習分享,不構成投資建議,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。本網站所報道的文章資料、圖片、數據等信息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,僅供參考使用,相關侵權責任由信息來源第三方承擔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/news/35094.shtml
Copyright ? 2013-2023 數字化報(數字化報商業(yè)報告)
數字化報并非新聞媒體,不提供新聞信息服務,提供商業(yè)信息服務
浙ICP備2023000407號數字化報網(杭州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浙公網安備 33012702000464號